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学弟、学妹们:
大学里的四年,回忆起来有很多的感悟想分享给你们,可当落成文字,却觉得有些感受文字终究无法触及,因为我能力的局限,有许些文字无法表达的空白,请你们见谅。当然留白也是美好的,亦如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,遗憾才让你不自满、不虚妄,一直努力的向前,踏实沉稳。
有关大学里你不该虚度光阴的励志名言,我不必再赘述,网络里那些“熬开了的”心灵鸡汤,我也不想再重复。老员工活有很多种过法,我认为无法界定好坏,各自精彩。若把自己的经验具体到工作、学习、生活,分享出来很局限,也无关痛痒。我更想与你们交流的是无论身处何地、身在何时都应持有的一种态度和一个习惯,专注与保持阅读。
老员工活在一开始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选择,比如:参加社团,竞聘学干,做兼职,或是潜心学业。很多时候你看别人做的起劲,自己也想尝试,盲目地选择每一个你未曾接触过的新鲜,认为无趣了便责难,遇到逆境便想全身而退。轻易地选择又何谈专注,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“不会选择、不断地选择、不坚持选择”,可出路又在哪里?我们是读书最少的一代人,生于一个网络娱乐多样化的新时代,伴随你我这一代成长的是电视机里的大风车、音像社租来的碟片还有随身听里的七里香和superstar。这是我童年生活的消遣,与阅读无关没什么营养。但我又在书边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,从小家里随处可见老爸的书,《塔木德》《狼图腾》《曾国藩》等等,这种艰涩难懂的书,翻两页读不懂我便也不再有兴趣了,书本对与我的吸引力微乎其微。父母也宽容地接受我的天性的平庸,给我完整的童年生活。直到上大学之前,我都没有培养出阅读的好习惯,因为我从没遇到过无法抉择的岔路口,也不知专注的重要,生活没有太多的波澜要我感受,更多的知识我是从父亲嘴里知道的。
但是两件事,让我有意识地培养阅读的习惯,第一件就是我学习的专业——中文,第二件就是引领我人生之路的父亲去世。第一是形式逼迫你不得不去阅读,在书中与作者对话,阅读改变我许多,如苏格拉底的哲学宣言——认识你自己,我从书页中反思自己,变得更宽容地理解,处理事情更有耐心,谦虚诚恳地与人相处,开始尝试用喜欢的文字去表达自己。我试图回想自己摇摇欲坠的时候,也是在书本中寻出了方向。让我对所遇到的每一件事进行反思和判断,学会选择、坚持并专注,这是阅读的力量。读书的意义在哪里?大学期间我爸写信曾问我“什么是素质”?他告诉我“你读过的书,经历过的事,等时间长了,细枝末节你都忘了,但剩下的融进你思想里的,就成了你的素质。书读多了,经历再痛苦的事情,内心才不会决堤”。我亲自去验证这些话的意义,经历了他的离去,当所有的安全跟归属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,内心的堤坝早已崩塌,可你没有一个共同体可以再去依附,你必须去重新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。然而靠什么来开始?同样靠阅读来开始。人在困惑当中,在书里能寻找共鸣。我从父亲留给我的书信开始看,试图从他的文字中,重新振作,父亲当年差两分考上大学,因家里贫穷,又身为长子,复读的心愿被爷爷否决,性格倔强去了军营,在司令部做通报员,父亲本身听力不敏锐,所以这项工作一开始并不胜任,不被看好,但是勤奋是父亲的优点,为了在下次考核中顺利通过,每天只睡三个小时,用所有时间识记电码,训练自己的灵敏度,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,在那次考试中脱颖而出,被委以重任。军营中不同情弱者,只有在逆境中静心坚持、专注于极致,才能快速成长。这是父亲的专注,他教会我人不可有傲气,但要有傲骨。
那时我看《顾准文集》,虽没有全部翻阅完,但他穷究事理的力量却全部感受,他年少有志,却不服从权势,被拿掉职务。但是,他对自己有一个很深的反思,他说以前的自己腹中空空,只有报章杂志之学,但却喜欢对人对事空发议论,现在想起来不免可笑。于是,他在动荡的60年代,定下心来,把脚扎在土里面,做一件事情,就是有志于学。他以那个年代能够掌握的英文去读凯恩斯的经济学的著作,他拼命去学习数学,研读历史,他与家人被迫分离,自己被下放到河南商阳做劳改,他的工作是捡粪,后来他可以不用工具用手直接捡起来,放在自己筐里面,完成劳动,他拖着他的膝盖,跪在那里面血肉模糊,这是他的处境。但在这个处境当中,他仍然研读现实,这是顾准的专注,他教会我求是、求实。
当一个人力图完善自己的时候,他将不再向外界寻求什么,也不向外界推诿什么,他将重心放在自己的内部,而集体的进步就由一个一个独立的人试图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得来的。别抱怨、别彷徨,用你大学的时光培养阅读的习惯,在阅读中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,无论你的远方在哪里,用专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选择,并为之付出全部的心力,因为我们没有终点,我们自己才是目的。